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胡麻杂交制种的产地环境、亲本繁育、制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种子收获与贮藏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胡麻杂交制种的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ybrid Seed Production of Flax (Linum usitatissimum L.)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2871-2018胡麻杂交制种技术规程》是由甘肃省发布的关于胡麻杂交制种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品种选择、田间管理到收获等多个环节对胡麻杂交制种进行了系统的规定,为提高胡麻种子质量和产量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品种选择方面,标准要求选用经过审定的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杂交组合。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品种在适应性、产量潜力和抗逆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合理选择能够确保制种过程顺利进行并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例如,应优先考虑那些经过长期试验验证且在当地生态条件下表现良好的组合。
其次,关于隔离措施,标准指出必须采取严格的隔离手段以防止异花授粉导致的混杂退化。具体来说,当采用人工去雄授粉方式时,种植区周围至少要设置50米以上的空间作为隔离带;如果是自然授粉,则需扩大至300米以上,并且隔离带内不得种植任何可能与目标品种发生杂交的作物。此外,还强调了在播种前要彻底清除田间的杂草和其他植物残体,以免成为潜在的污染源。
再者,在田间管理上,标准特别关注了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两个关键点。对于施肥而言,建议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制定合理的肥料施用方案,通常情况下基肥占总施肥量的70%左右,追肥则应在苗期、现蕾期及开花初期分次施入。同时,要注意控制氮肥用量以防徒长影响结实率。至于灌溉,则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在干旱时期及时补充水分但避免积水造成根系缺氧。
另外,关于收获时机的选择也至关重要。标准规定当植株大部分蒴果变黄、籽粒变硬时即可开始收获。过早收获会导致未充分成熟的种子降低发芽率,而延迟收获又容易因雨水冲刷而导致种子脱落损失。因此,适时收获是保证种子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最后,标准还对种子的干燥与贮藏提出了明确要求。收获后的种子应及时晾晒直至含水量降至安全水平(一般不超过12%),并且在入库前还需经过精选处理去除杂质和破损颗粒。贮藏期间要保持仓库通风干燥,定期检查种子状态防止霉变或虫害侵袭。
综上所述,《DB62/T 2871-2018胡麻杂交制种技术规程》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指导措施,旨在帮助生产者提高胡麻种子生产的效率与品质,从而促进这一特色农作物产业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