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粱杂交制种的产地环境、亲本选择与繁育、播种、田间管理、去杂去劣、收获及种子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甘肃省范围内高粱杂交制种的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orghum Hybrid Seed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2870-2018《高粱杂交制种技术规程》是由甘肃省发布的,旨在规范高粱杂交种子的生产流程,确保种子质量和产量。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亲本繁殖
1. 品种选择:应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杂交组合。
解读:选择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品种是保证种植成功的基础。这些品种经过长期试验和实践证明,在特定环境中具有良好的表现。
2. 亲本繁殖:亲本繁殖田必须远离其它高粱种植区至少500米以上,并且要有明确隔离标志。
解读:为了防止异花授粉导致品种混杂,影响种子纯度,需要设置足够的空间隔离。同时清晰的标识有助于管理和监督。
二、播种与田间管理
3. 播种期:春播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为宜;夏播则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时安排。
解读:播种时间直接影响到作物生长周期及最终产量。春季气温回升稳定时播种有利于幼苗健壮成长;夏季则要避开极端高温天气。
4. 密度控制:行距保持在60-70厘米之间,株距为20-25厘米较为合适。
解读:合理的密度配置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内的光合作用效率,促进植株健康发育。
三、去杂去劣与收获
5. 去杂去劣:在整个生育期间都要及时清除杂株、病弱株以及非目标类型植株。
解读:这一步骤对于维持种群遗传一致性至关重要。只有彻底清理掉不符合要求的个体,才能保证收获到高质量的种子。
6. 收获时机:当大部分穗子变黄并开始自然脱落时即可进行人工收割。
解读:过早收获可能造成籽粒未充分成熟而影响品质;而延迟则容易遭受鸟害或机械损伤。因此把握好最佳收获时期非常重要。
四、干燥与贮藏
7. 干燥处理:采用自然晾晒或机械烘干的方式使含水量降至安全水平(≤13%)。
解读:适当的干燥措施可以延长种子寿命,避免因水分过高引发霉变等问题。
8. 贮藏环境:种子库内温度应控制在15℃以下,相对湿度不超过60%,并且定期检查库存状况。
解读:低温低湿条件下能够有效减缓种子新陈代谢速度,延长保存期限。此外还应注意防虫蛀、鼠害等情况发生。
总结来说,《高粱杂交制种技术规程》从品种选育到最终产品入库都给出了详尽指导,强调了科学严谨的操作流程,这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