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柴胡农业气象人工观测的方法、内容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柴胡种植区的农业气象观测和相关研究工作。
Title:Observation Method for Agronomic Meteorology of Bupleurum (Artificial)
中国标准分类号:B2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2967-2019 柴胡农业气象人工观测方法》是一项专门针对柴胡种植过程中农业气象观测的技术规范。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1. 观测项目与周期
该标准明确了柴胡生长期间需要重点观测的气象因子,包括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基本要素。要求在柴胡播种期、苗期、花期和收获期分别开展观测工作。例如,在播种期需特别关注土壤温度是否适宜种子发芽;而在花期则要监测空气湿度以防止病害发生。观测频率通常为每旬一次,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实际需求加密至每周甚至每日一次。
2. 数据记录方式
对于每次观测所得的数据,应按照统一格式填写于专用表格中。具体来说,包括日期、地点、观测人员姓名、各气象要素的具体数值等内容。此外还强调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任何篡改或伪造行为都是严格禁止的。为了便于长期对比分析,建议将历年来的观测资料妥善保存,并建立电子档案。
3. 病虫害预警机制
鉴于柴胡容易受到干旱、霜冻等极端天气的影响,本标准提出了相应的预警措施。当预测到即将出现不利气候条件时,应及时通知农户采取防护措施。比如,在寒潮来临前覆盖保温材料保护幼苗;或者在高温干旱时段增加灌溉次数以保证水分供应。同时鼓励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遥感图像分析来辅助判断灾害风险等级。
4. 技术培训与指导
为了确保各地执行本标准的一致性,规定各级农业技术服务机构有责任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涵盖理论知识讲解及现场操作演示两部分,旨在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另外,还提倡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指南,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实用的信息资源。
综上所述,《DB62/T 2967-2019 柴胡农业气象人工观测方法》不仅为柴胡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此标准,共同推动特色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