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智慧化生产的技术要求,包括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智慧农业技术进行小麦种植与管理的农业生产者和相关服务机构。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lligent Wheat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HAASS 0001-2022小麦智慧化生产技术规程》相较于旧版标准,在小麦智慧化生产的多个环节进行了优化与升级。其中,“基于物联网的小麦生长环境监测系统部署”这一条文的变化尤为显著。
在老版本中,对于该系统的描述较为笼统,仅提出需要安装温度、湿度等传感器,并未具体说明如何根据不同的小麦品种和生长阶段调整监测点的位置及频率。而在新版标准中,则明确规定了根据不同品种的小麦以及其各个生长阶段的特点来确定监测参数和频次的具体方法。例如,在小麦拔节期,由于此阶段对水分需求较高且容易受到病虫害侵袭,因此要求每50米设置一个湿度传感器,并将数据采集频率提高到每小时一次;而对于成熟期的小麦,考虑到此时植株密度大且通风性差,需增设二氧化碳浓度检测装置,并降低采样频率至每四小时一次。
此外,新版标准还特别强调了传感器布局应尽量避免遮挡阳光直射影响测量准确性的问题,并建议采用无线传输技术以减少布线带来的不便。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还增加了定期校准设备的要求。
这种更加细致化的规定不仅有助于提升监测系统的精确度,而且能够更好地指导农民合理灌溉施肥、预防病虫害发生,从而实现科学种植、增产增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