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品系)选育的技术要求、试验设计、选择标准及鉴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品系)的选育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reeding of High-Quality Flavor Rice Varieties (Strai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品系)选育技术规程》DB21/T 3079-2018是辽宁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的选育过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品种选育的目标与要求部分,标准强调了品种应具备高产稳产、优质食味以及抗病虫害和适应性广的特点。这意味着选育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产量,还要重视稻米品质和种植环境的适应能力。例如,对于食味品质的要求包括垩白率低、透明度好、米饭口感柔软有弹性等指标。
其次,在亲本选择与杂交组合设计环节,标准提出了要根据目标性状选择合适的亲本,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杂交方式。具体而言,亲本的选择应基于其遗传特性和互补优势,确保后代能够继承优良特性。同时,杂交组合的设计需考虑到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以提高后代的表现型变异幅度,从而筛选出更优的新品种。
再者,在田间试验管理方面,标准规定了从播种到收获全过程的操作规范。这包括合理安排播期、密度控制、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特别是关于水分管理,标准指出在分蘖期至拔节期要保持浅水层,抽穗开花期则需要适当加深水位,以促进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此外,还特别提到在孕穗末期至成熟期期间要注意防止倒伏现象的发生,这对于保障最终产量至关重要。
最后,在品种评价体系构建上,标准建立了涵盖农艺性状、品质特性和抗逆性能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其中,对稻米品质的评估涵盖了外观品质(如整精米率)、加工品质(如糊化温度)以及蒸煮与食味品质(如胶稠度)。通过这些量化指标的测定,可以全面了解新品种的实际表现,并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品系)选育技术规程》DB21/T 3079-2018为优良食味水稻品种选育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框架,从目标设定到具体实施再到最终评价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遵循这一标准不仅有助于提升辽宁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水稻生产的整体水平,而且对于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大米日益增长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