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坡耕地侵蚀治理中香根草篱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坡耕地采用香根草篱进行侵蚀治理的工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rosion Control of Sloping Farmland - Part 3: Vetiver Hedge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067.3-2019《坡耕地侵蚀治理技术规范 第3部分:香根草篱》是江西省地方标准,主要规定了在坡耕地上利用香根草篱进行水土保持和侵蚀治理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香根草篱布设
标准原文:4.2 香根草篱应沿等高线方向布设,间距根据坡度确定,坡度小于15°时,间距为2m~3m;坡度为15°~25°时,间距为1.5m~2m;坡度大于25°时,间距为1m~1.5m。
解读:这一条款明确了香根草篱的布设原则,即按照等高线方向布置,这样可以有效拦截径流并减少土壤流失。不同的坡度对应不同的间距设置,目的是确保香根草能够充分覆盖坡面同时不会因过密而影响生长。
苗木选择与种植
标准原文:5.1 应选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或两年生香根草苗,苗高不低于30cm。
解读:苗木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后续治理效果。健康强壮的苗木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在恶劣环境中也能较好地存活下来。苗高不低于30cm的要求保证了初期覆盖率,有助于快速形成有效的防护屏障。
管理维护
标准原文:6.1 定期修剪香根草篱,每年至少两次,剪去高出篱笆顶部的部分,保持篱笆高度不超过50cm。
解读:定期修剪不仅有利于控制香根草的高度,防止其过度生长影响其他作物或设施,还能促进植株分蘖,增加密度,从而提高对土壤侵蚀的抵抗能力。修剪频率和高度限制都是基于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最佳实践。
效果评估
标准原文:7.1 治理后第一年内,坡面径流量减少率不低于60%,泥沙流失量减少率不低于70%。
解读:这两个指标直接反映了香根草篱对于坡耕地侵蚀治理的实际成效。通过对比治理前后的数据变化,可以客观评价该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如果达不到上述标准,则需要调整方案直至达标为止。
以上内容涵盖了香根草篱从规划到实施再到后期管理维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