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江西省降雨过程的定义、判定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区域内降雨过程的监测、分析和评估。
Title:Rainfall Process Determination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4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144-2019《降雨过程判定规范》是由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为江西省范围内降雨过程的判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降雨过程的判定方法、判定指标以及判定流程等内容。适用于江西省内气象部门、水文监测机构及其他需要对降雨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估的相关单位和个人。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引用了多个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如《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等。这些引用文件为本标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确保了标准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术语和定义
1. 降雨过程:指从降水开始到结束的一段时间内,连续发生的降水事件。
2. 累积降水量:在某一时间段内所有降雨量的总和。
3. 最大1小时降水量:在一个小时内记录的最大降水量值。
判定方法
标准提出了基于累积降水量、最大1小时降水量及持续时间等多个因素综合判断降雨过程的方法。例如,当某地24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到50毫米以上时,可初步判定为一次重要的降雨过程;若同时伴随有最大1小时降水量超过20毫米,则需进一步加强警戒措施。
判定流程
1. 数据收集:通过自动站网或其他手段获取实时降雨数据。
2. 数据处理:按照标准要求整理并计算各项关键指标。
3. 结果判定:根据预设阈值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4. 报告发布:将最终结果以适当形式对外公布,供决策参考。
注意事项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确保观测设备正常运行,保证数据准确性;
- 定期校验仪器精度,及时更新维护;
- 加强与上下游地区的沟通协作,形成联动机制;
- 针对极端天气情况制定应急预案。
总之,《降雨过程判定规范》不仅为江西省内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来应对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也为普通民众了解当地天气状况提供了便利。希望各相关部门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促进区域防灾减灾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