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速公路施工期环境质量监测的基本要求、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次、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以及监测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期的环境质量监测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ighwa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 Part 1: Environmental Quality Monitoring during Construction Period
中国标准分类号:X7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122.1-2019《高速公路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1部分:施工期环境质量监测》是江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高速公路施工期的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监测项目与频次
标准明确规定了施工期应监测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噪声、振动、扬尘、废水和废气等。对于噪声和振动的监测频次要求为每天至少一次,而扬尘、废水和废气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频次。这一规定确保了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监控。
监测点位布设
关于监测点位的布设,标准指出应充分考虑敏感目标的位置,如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并且要能够反映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实际影响。具体而言,噪声和振动监测点一般设置在距离声源或振动源一定距离(如50米)处;扬尘监测点则需要覆盖施工现场及其周边区域;废水排放口附近以及下风向均需设立废气监测点。
数据记录与报告
标准强调了数据记录的重要性,要求所有监测数据必须真实准确,并及时整理归档。同时,还要求定期编制监测报告,内容涵盖监测结果分析、超标情况说明及改进建议等。这对于后续评估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以及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措施
除了上述监测要求外,标准还提出了若干环境保护措施建议。例如,在施工期间应尽量减少裸露地面面积以降低扬尘;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夜间施工扰民;对于废水处理,则提倡循环利用减少排放量等。这些措施有助于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减轻施工带来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1部分:施工期环境质量监测》不仅明确了具体的监测技术和方法,而且通过一系列细致的规定指导如何有效开展施工期环境管理工作,对于保障沿线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