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贺兰山东麓地区火炬树造林的技术要求,包括造林地选择、整地、苗木规格、栽植技术和抚育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贺兰山东麓地区火炬树的人工造林及生态修复工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ilanthus Altissima Afforestation in Helan Mountain East Slop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565-2018《贺兰山东麓火炬树造林技术规程》是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的,主要规范了在贺兰山东麓地区进行火炬树造林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整地
规程指出,选择造林地时应考虑地形、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宜的造林地坡度一般不超过25°,土壤pH值应在7.0至8.5之间。整地是造林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要求全面深翻土地30cm以上,并结合施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
栽植密度与方法
火炬树的栽植密度直接影响到林分的生长状况。规程建议株行距为2m×3m或3m×4m,具体根据立地条件确定。栽植时要确保苗木根系舒展,覆土压实,使根颈略高于地面,这样可以避免积水导致苗木腐烂。
抚育管理
造林后的抚育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规程强调,在幼林期要及时清除杂草,每年至少进行两次除草松土作业。同时,还应注意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苗木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更新复壮
为了保持火炬树林的良好状态,规程提出每隔5-7年需要进行一次更新复壮工作。这包括伐除衰老枯死的树木,保留健壮的植株,并通过补植新苗来补充空缺区域。
安全防护
考虑到火炬树具有一定的入侵性,规程特别强调了防火安全措施。要求种植区内不得随意丢弃火种,尤其是在干燥季节要加强巡查力度,防止火灾发生。
这些内容构成了该规程的核心部分,对于指导实际操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严格遵循上述规定,可以有效提高火炬树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促进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双赢局面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