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冬小麦种植气象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质量评价及改进。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冬小麦种植的气象服务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of Winter Wheat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922-2018《冬小麦种植气象服务规范》是河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通过提供科学的气象服务指导冬小麦的种植生产。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气象观测要求
标准规定了在冬小麦种植区需要建立完善的气象观测网络。其中包括对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基本气象要素的长期连续监测。特别是对于积雪深度和冻土层厚度的观测,这些数据对于判断越冬期的小麦生长状况至关重要。例如,在冬季积雪能够起到保温作用,减少土壤温度波动对根系的影响。
二、播种期确定
根据气象条件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是本标准的重点之一。标准指出,播种前应参考近5年的平均气温资料,确保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6℃至18℃之间为最佳播种期。此外还强调了要结合当地的霜冻日期来调整具体播种时间,避免因过早或过晚播种导致幼苗遭受低温伤害。
三、田间管理建议
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给出了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如返青期需注意灌溉以促进分蘖;抽穗扬花期则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并适时追肥;灌浆成熟期则侧重于控制水分供应,防止倒伏现象发生。同时提到如果遇到异常天气(如干旱、暴雨),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四、灾害防御指导
明确了如何应对常见的自然灾害如干旱、寒潮、干热风等给冬小麦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如,在遭遇干旱时可以采用滴灌技术节约水资源;当预报有强降温天气来临前,则可通过覆盖地膜等方式提高地温保护幼苗安全越冬。
五、收获与储存
最后部分介绍了收获时机的选择及储藏注意事项。一般情况下,当全田70%以上的小麦达到完熟状态即可开始收割。收获后要尽快晾晒干燥,确保含水量低于13%,然后存放在通风良好且干燥的地方以防霉变。
总之,《冬小麦种植气象服务规范》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提供了全面而具体的指导方案,有助于提高冬小麦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