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早春小拱棚地膜双覆盖豇豆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早春小拱棚地膜双覆盖豇豆的生产。
Title:Produc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Early Spring Small Arch Shed and Mulch Film Double-covered Yardlong Bea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925-2018是河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早春小拱棚地膜双覆盖豇豆的生产技术要求。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品种选择
标准中指出应选用抗病、优质、高产且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品种。例如,“冀豇1号”等经过审定的品种。这一步骤非常重要,因为合适的品种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提高产量和质量。
播种育苗
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精选并消毒处理。推荐使用温汤浸种法或药剂拌种法来预防病害。同时,育苗床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为20℃-25℃),以促进种子发芽。
定植
当幼苗长至4-5片真叶时即可定植。定植密度建议每亩种植3500株左右,行距控制在60厘米,株距约30厘米。这样的间距可以保证豇豆有足够的生长空间,避免过度拥挤导致通风不良。
管理措施
1. 肥水管理: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根据豇豆生长阶段追施适量氮磷钾复合肥。特别是在开花结果期,要确保水分供应充足。
2. 病虫害防治:采取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如发现蚜虫可用吡虫啉喷雾;对于锈病,则可选用粉锈宁进行防治。
3. 整枝修剪:及时摘除老叶、病叶以及多余的侧枝,有助于集中养分供给主蔓生长。
收获
当荚果充分膨大但尚未老化时即可采收。通常情况下,从播种到首次收获大约需要60天左右。采摘时要注意不要损伤植株,并尽量保持果实完整。
以上内容基于DB13/T 2925-2018标准中的核心部分进行了概括性说明。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结合具体环境因素灵活调整各项技术参数,以达到最佳生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