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eriparturient Management of Dairy Cow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874-2018《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奶牛在围产期的饲养与管理,确保奶牛健康和牛奶品质。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围产前期(产前15-21天)
- 饲料调整:应逐渐减少粗饲料的比例,增加精料供应,但总日粮干物质摄入量不应超过体重的1.8%-2.0%。这一措施有助于适应分娩后的高产奶需求。
- 矿物质补充:需特别注意钙、磷及微量元素的补充,防止产后瘫痪等疾病的发生。
2. 围产后期(产后0-21天)
- 初期管理:产后第一天应提供温热的麸皮水或稀粥,促进食欲并预防便秘。同时观察奶牛的排便情况,确保肠道功能正常。
- 逐步恢复饲喂:从少量优质青干草开始,逐渐增加精料,避免过早大量喂食导致瘤胃负担过重。
3. 环境控制
- 清洁卫生:保持圈舍干燥清洁,定期消毒,减少病原菌滋生。尤其是在围产期间,奶牛免疫力较低,更容易感染疾病。
- 适宜温度:冬季注意保温,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维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对奶牛恢复至关重要。
4. 健康管理
- 免疫接种: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适时进行疫苗接种,增强奶牛免疫力。
- 日常检查:每日观察奶牛的精神状态、采食量及粪便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5. 其他注意事项
- 分群管理:将不同生理阶段的奶牛分开饲养,便于针对性管理和提高生产效率。
- 人员培训:饲养管理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饲养技术和应急处理方法。
以上内容基于DB13/T 2874-2018标准,结合实际操作经验进行了详细解读,希望对奶牛养殖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