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苜蓿-玉米-小黑麦草粮兼顾型种植的术语和定义、种植模式、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区域内苜蓿-玉米-小黑麦草粮兼顾型种植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lfalfa-Corn-Black Rye Grass Grain and Forage Dual-purpose Plant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1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839-2018苜蓿-玉米-小黑麦草粮兼顾型种植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苜蓿、玉米和小黑麦草三种作物的混作栽培模式。该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及类似生态区域的粮饲兼用型农田管理。
一、播种前准备
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播种前需对土壤进行深耕翻犁,并结合施用有机肥。具体要求为每公顷施用腐熟农家肥30吨至45吨。同时,要根据土壤类型调整播种深度,一般情况下,种子播深应在2厘米至3厘米之间。
二、品种选择与搭配
在品种选择上,标准强调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于苜蓿,推荐使用耐寒性强且产草量高的品种如“坝丰一号”等;玉米则建议选用高产稳产、抗病虫害能力突出的杂交种;而小黑麦草方面,则应挑选分蘖力强、适应性广的优质品种。此外,还特别提到这三种作物之间的搭配比例应当合理,通常情况下,苜蓿占总面积的40%,玉米占30%,小黑麦草占30%为宜。
三、田间管理措施
关于田间管理,标准提出了多项具体操作指南。首先是灌溉管理,要求根据不同作物生长阶段的需求适时适量供水。例如,在幼苗期需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进入拔节抽穗期后,则需要加大灌水量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其次是施肥管理,除了基肥之外,在生长期还需追施氮磷钾复合肥,尤其是开花结实期时更要注意补充钾肥。另外,病虫害防治也是关键环节之一,提倡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为主,化学药剂为辅的方式来进行综合防控。
四、收获时间确定
关于收获时机的选择,标准给出了明确指导。对于苜蓿而言,最佳刈割时间为当其高度达到60厘米左右时;玉米应在乳熟末期即籽粒含水量降至30%左右时采收;至于小黑麦草,则是在抽穗初期即开始收割最为合适。
以上内容仅是对DB13/T 2839-2018部分重要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与深入解析。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各项参数指标,确保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