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出口薯蓣栽培的产地环境、种苗选择与处理、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贮藏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出口薯蓣的规范化栽培与生产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xport Diosco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859-2018《出口薯蓣栽培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出口薯蓣的种植过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际市场需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种子质量要求
标准规定,薯蓣种子应选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种苗。具体要求包括:
- 种苗来源:必须来自经过检疫合格的种苗繁育基地。
- 种苗检测:在播种前需对种苗进行病毒病等病害检测,确保无感染。
2. 栽培环境条件
适宜的栽培环境对于薯蓣的生长至关重要:
- 土壤选择: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 pH值控制:土壤pH值应在6.0至7.5之间,过酸或过碱均不利于薯蓣生长。
3. 栽培管理措施
标准对栽培期间的各项管理措施提出了明确要求:
- 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时注意氮磷钾的比例搭配,通常为2:1:2。
- 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加强灌溉。
- 病虫害防治: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避免使用高毒农药。
4. 收获与贮藏
收获时间直接影响薯蓣品质:
- 收获期:一般在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进行收获。
- 贮藏条件:贮藏温度应保持在5℃至10℃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85%左右,防止霉变。
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技术规程,可以有效提高出口薯蓣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