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东部地区旱稻覆膜滴灌高产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种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及周边类似生态条件下的旱稻覆膜滴灌高产栽培。
Title:Eastern upland rice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with mulching drip irrig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东部旱稻覆膜滴灌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15/T 1559-2018)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通过覆膜和滴灌技术的结合,提高东部地区旱稻的产量和质量。以下将对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标准中明确规定,应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逆性强且高产优质的旱稻品种。这要求种植者在选种时充分考虑当地的积温、降水量等因素,确保所选品种能够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例如,在积温较低的地区,应优先选择生育期较短的品种。
二、整地与施肥
标准指出,整地需达到深、细、平的标准,并且要施足基肥。具体来说,整地深度应在20厘米以上,以保证根系有足够的空间扩展。基肥施用量为每公顷施用腐熟有机肥30吨至45吨,同时配合施用氮磷钾复合肥750公斤至1125公斤。这样做可以为稻苗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促进其健康生长。
三、播种
关于播种时间,标准建议在气温稳定通过10℃时开始播种,通常是在4月中旬到5月初之间。播种量控制在每公顷120公斤至150公斤之间。播种后立即覆盖地膜,这样可以保持土壤湿度,提高地温,有利于种子发芽出土。
四、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适时揭膜的重要性。当稻苗长到两叶一心时,应及时揭去地膜,避免高温灼伤幼苗。此外,还应注意及时灌溉和排水,特别是在干旱或雨季期间。滴灌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均匀分布的原则,确保每个植株都能获得足够的水分。
五、病虫害防治
对于病虫害防治,标准提倡采用综合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以及生物防治等方法。化学药剂的使用则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确保安全有效。例如,在发现稻瘟病初期症状时,可喷洒含硫制剂进行预防;若出现稻飞虱,则可用吡虫啉类药物进行喷雾处理。
六、收获
最后,在收获阶段,标准要求待稻谷籽粒含水量降至14%以下时进行机械收割。过早或过晚收获都会影响稻米品质及经济效益。因此,种植者应当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稻谷成熟度,适时安排收获工作。
综上所述,《东部旱稻覆膜滴灌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从品种选择到收获全过程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有助于实现东部地区旱稻生产的标准化和高效化。希望广大种植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