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东部水稻工厂化催芽育秧移栽的术语和定义、生产条件、催芽技术要求、育秧技术要求及机械化插秧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东部地区水稻工厂化催芽育秧移栽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actory-based Rice Seedling Raising and Transplanting in Eastern Reg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东部水稻工厂化催芽育秧移栽技术规程(DB15/T 1560-2018)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东部地区水稻的工厂化催芽、育秧和移栽技术流程,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和产量。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工厂化催芽”、“育秧”、“移栽”等关键概念。例如,“工厂化催芽”是指在受控环境条件下,通过调节温度、湿度等因子促进种子发芽的技术。这一定义为后续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确保了催芽过程的一致性和可控性。
种子选择与处理
标准指出,应选用经过审定的优质稻种,并要求种子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此外,种子需经过精选、消毒处理,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提升种子的质量,为后续的催芽和育秧打下良好基础。
催芽条件控制
催芽阶段对温度、湿度的要求非常严格。根据标准,催芽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8℃至32℃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75%-85%范围内。同时,要保证空气流通,避免种子堆度过高导致局部过热或缺氧。合理的温湿度管理可以加快种子发芽速度,提高发芽率。
育秧管理
在育秧环节,标准强调了基质的选择与配比,推荐使用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的基质,比例为4:1。此外,苗床铺设厚度应在2厘米左右,播种后要及时覆土并喷洒水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定期检查苗床状况,及时补充养分,防止病虫害侵袭。
移栽技术要点
移栽前需确认秧苗达到适宜的高度(一般为10-15厘米),并且根系发育良好。移栽时要注意行距株距的合理安排,通常行距为25-30厘米,株距为15-20厘米。移栽后立即浇透水,并覆盖地膜保温保湿,促进秧苗快速适应新环境。
病虫害防治
针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问题,标准提出了预防为主的原则。建议采用物理方法如灯光诱捕器捕捉害虫,化学药剂则作为辅助手段,严格按照说明书施用,避免残留超标影响食品安全。
以上内容是对DB15/T 1560-2018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推动东部地区水稻种植业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