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旱作黍子全覆膜双垄沟播种植的机械化作业要求、技术要点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旱作农业区黍子全覆膜双垄沟播种植的机械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grated Machinery and Full Film Double Ridge Furrow Sowing of Millet under Rainfed Condi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旱作黍子是一种适应干旱环境的作物,其高效种植技术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DB15/T 1544-2018 旱作黍子全覆膜双垄沟播种植艺机一体化技术规程》为黍子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将对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解读。
首先,在整地环节中,规程要求土壤深翻达到25厘米以上,并且要保证地表平整。这一步骤的重要性在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能力,为黍子种子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深翻有助于打破犁底层,促进根系发育。
其次,关于播种部分,规程建议采用双垄沟播的方式,垄宽控制在60至70厘米之间,沟宽保持在30至40厘米范围内。这样的布局不仅有利于集雨蓄水,还能提高肥料利用率。播种深度应维持在3到5厘米,每穴播种量为2至3粒,确保出苗均匀。
再者,覆盖地膜是本规程的核心技术之一。要求选用厚度不低于0.008毫米的聚乙烯透明地膜,铺设时需紧贴地面并压实边缘,以防止大风掀膜。覆膜后应及时检查,发现破损处立即修补,避免水分蒸发和杂草滋生。
最后,在田间管理方面,规程强调了适时揭膜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在黍子幼苗长至6片真叶左右时揭开地膜,这样既能保护幼苗不受高温灼伤,又能促使植株快速进入生殖生长期。此外,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追施适量氮肥,配合灌溉措施,以满足黍子生长需求。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可以有效提升旱作黍子的产量与品质,实现艺机一体化高效种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