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朝医内科常见病证的诊断依据、诊断方法和诊断标准。本文件适用于朝医临床诊断、教学、科研及相关领域的工作。
Title:Norms for the Diagnosis of Common Diseases in Korean Medicine - Part 1: Internal Medicine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944.1-2018 朝医常见病证诊断规范 第1部分:内科》是由吉林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布的,旨在规范和指导朝医学在内科常见病证的诊断工作。以下是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病证分类与命名
标准对内科常见病证进行了系统分类,并给出了相应的命名规则。例如,“寒性胃痛”被明确为因脾胃虚寒导致的胃部疼痛,其命名直接反映了病因(寒性)及主症(胃痛)。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临床医生快速定位病症,提高诊疗效率。
2. 病因病机分析
标准强调了病因病机的重要性,指出每种病证都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及其发展机制。以“风热感冒”为例,其病因是外感风热之邪,病机表现为卫表失和、肺气不宣。通过深入剖析病因病机,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3. 辨证要点
标准明确了各病证的主要辨证要点。比如,“湿热痢疾”的辨证要点包括腹泻次数频繁、大便黏腻、腹痛等症状,同时需结合患者的舌苔黄腻、脉滑数等体征来综合判断。这些要点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清晰的诊断依据,避免误诊漏诊。
4. 治疗原则
对于不同类型的病证,标准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如“肝郁气滞型胸痹”的治疗原则是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常用药物有柴胡、香附等。这些原则不仅指导了用药方向,还强调了治疗过程中应注重整体调节而非单纯针对局部症状。
5. 预防保健建议
除了治疗之外,标准还特别重视疾病的预防与保健。针对“高血压病”,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并定期监测血压水平。此外,还提倡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辅助调理身体机能,达到预防疾病复发的目的。
以上是对《DB22/T 2944.1-2018 朝医常见病证诊断规范 第1部分:内科》部分内容的解读。该标准通过对朝医理论体系下的内科病证进行全面梳理,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促进了朝医药事业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