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大豆轮作的地块选择、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区域内玉米与大豆轮作的均衡增产栽培。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alanced and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Corn-Soybean Rotation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534-2018《玉米-大豆轮作均衡增产栽培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的栽培技术实现玉米与大豆轮作模式下的均衡增产。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轮作制度设计
标准指出,玉米和大豆的轮作周期应以三年为宜,其中两年种植玉米,一年种植大豆。这种轮作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并提高土地利用率。
2. 品种选择
在品种选择上,要求玉米选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杂交种,如登海系列或先玉系列等高产品种;而大豆则需选择耐荫性强、产量稳定的品种,例如黑河系列的大豆品种。同时强调种子质量必须达到国家标准,确保发芽率不低于85%。
3. 播种技术
播种时应注意适时播种,玉米一般在4月底至5月初播种,而大豆则安排在6月中下旬。播种深度要适中,玉米控制在4-6厘米之间,大豆则为3-5厘米。此外,提倡采用机械精量播种,这样可以保证播种均匀度,提高出苗率。
4. 施肥管理
施肥方面,建议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合理配比氮磷钾肥料。具体而言,每公顷施用纯氮约150公斤,五氧化二磷75公斤,氧化钾75公斤。同时,在大豆生长期间可适当追加有机肥,促进植株健壮成长。
5. 病虫害防治
对于病虫害防控,标准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包括农业措施、物理方法以及化学药剂的应用。特别提到要密切监测草地贪夜蛾等重大害虫的发生动态,一旦发现应及时采取生物农药或其他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处理。
6. 收获与储存
收获时间的选择至关重要,玉米应在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收割,而大豆则需等到叶片全部脱落且籽粒含水量降至13%左右时采收。收获后要及时晾晒干燥,防止霉变。储藏环境要保持通风干燥,温度控制在15℃以下,相对湿度不超过70%,以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
以上就是对DB15/T 1534-2018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遵循这些规范操作,不仅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益,还能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