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赣抚平原小龙虾与一季稻连作模式的生产技术要求,包括环境条件、田间工程改造、小龙虾养殖管理、水稻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的技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赣抚平原地区小龙虾与一季稻连作模式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Rice-Shrimp Rotation Model in Ganfu Plai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075-2018 赣抚平原小龙虾与一季稻连作模式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赣抚平原地区小龙虾与一季稻连作模式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对于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选址与规划部分,标准要求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且远离污染源的地块作为生产基地。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小龙虾和水稻生长所需的自然条件得到满足,同时避免外界污染物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具体来说,土壤应具备良好的保水性和透气性,以便于水稻种植期间保持适宜的水分状况;而良好的排水系统则有助于防止暴雨或洪水导致的内涝问题,这对小龙虾的生存至关重要。
其次,关于种养结合的时间安排,标准指出应在每年春季完成水稻播种后,即4月至5月间开始投放虾苗。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稻田闲置期,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此外,由于此时气温逐渐升高,有利于虾苗适应新环境并快速成长。值得注意的是,在投放前需要对稻田进行全面消毒处理,并适当降低水位以利于虾苗适应。
再者,标准强调了水质管理的重要性。为了保证小龙虾健康生长及稻谷优质高产,稻田内的水质需定期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指标要求。这包括但不限于溶解氧含量、pH值以及重金属含量等。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季节,要特别注意增氧措施,如安装增氧机或者定期更换部分水源,以防缺氧现象发生。
最后,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提倡采用生态友好型方法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例如,通过合理轮作换茬、施用有机肥料等方式增强作物自身抗病能力;利用生物天敌捕食害虫等非化学手段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DB36/T 1075-2018》不仅为赣抚平原地区的养殖户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操作指南,而且对于推动我国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共同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