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油稻稻周年丰产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栽培模式、品种选择、播种育秧、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油稻稻周年丰产栽培模式下的水稻和油菜种植。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nnual High-yield Cultivation of Rapeseed-Rice-Rice Ro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069-2018油稻稻周年丰产栽培技术规程》是江西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在江西省油稻稻轮作模式下水稻的丰产栽培技术要求。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规程指出应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优质高产品种。对于早稻品种,要求生育期适中、抗寒性强;晚稻品种则需耐热性好、抗倒伏能力强。这主要是考虑到江西地区气候特点,早春气温较低,而夏季高温多雨,因此品种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产量与品质。
二、播种育秧
规程强调要采用工厂化育秧或湿润育秧方式,确保秧苗健壮生长。具体来说,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处理,如晒种、浸种等,以提高发芽率。同时,注意控制播种量和播期,一般每平方米播种量为25-30克左右,适时早播可延长有效积温,有利于形成高产群体结构。
三、田间管理
规程明确了合理密植的重要性,早稻插秧密度建议为每公顷15万穴至18万穴之间,晚稻则适当降低密度至13万穴至16万穴。此外,还特别提到要加强水分管理,特别是在分蘖期保持浅水层促进分蘖发生,在拔节孕穗期适当加深水位防止倒伏。
四、病虫害防治
规程提倡综合运用农业措施、物理方法及生物农药等方式来进行病虫害防控。例如通过清洁田园减少越冬病原菌数量;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成虫;选用高效低毒化学药剂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过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
五、收获贮藏
规程建议当稻谷含水量降至14%以下时即可开始收割,并尽快脱粒干燥入库。对于收获后的稻谷还需做好防潮通风工作,防止霉变影响品质。
以上内容是该标准中一些较为重要的技术要点解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规程来指导实际生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