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棉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防控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监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棉田种植过程中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防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trol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ss in Cotton Field Surface Runoff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425-2018 棉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防控技术规程》是湖北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棉田通过科学管理减少地表径流中氮磷的流失。以下对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规程强调了合理施肥的重要性。根据第5.1条,应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依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确定肥料种类及施用量。具体来说,氮肥应分次施用,磷肥应集中施于根系密集区,避免一次性大量施用造成养分流失。
在灌溉管理方面,规程指出要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见第6.1条)。棉田四周需设置有效的排水沟渠,确保降雨后能及时排除多余水分,防止积水导致养分淋溶。同时提倡采用滴灌或渗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减少地表径流的发生。
第7.2条提到,种植绿肥作物如苜蓿、三叶草等可以有效固定土壤中的氮素,并吸收多余的磷元素。这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土壤深层的养分,减少其随径流进入水体的可能性。
另外,规程还提倡使用生物炭改良土壤结构(第8.3条)。生物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显著降低土壤中氮磷的有效性,从而减少其向地表径流的迁移量。建议每公顷棉田施加10至15吨生物炭作为基肥使用。
最后,规程要求定期监测棉田水质变化情况(第9.1条)。通过采集地表水样分析其中的氮磷浓度,评估防控措施的效果,并据此调整后续管理策略。监测频率一般为每年春耕前和秋收后各一次。
以上便是对DB42/T 1425-2018中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