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无公害农产品西葫芦保护地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及生产档案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无公害农产品西葫芦的保护地生产。
Title:Non-hazardous Agricultural Products - Technological Regulations for Sheltered Cultivation of Zucchin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无公害农产品西葫芦保护地生产技术规程(DB54/T 0010-2018)旨在规范西藏自治区西葫芦的保护地栽培,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以下为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一、产地环境要求
1. 空气质量:产地应远离工矿区和交通要道,周围3公里内不得有污染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氟化物等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限值。
2. 土壤条件:土壤pH值应在6.0~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并且三年内未使用过任何化学农药。
二、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 品种选择: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良的品种。例如,“绿宝石”、“黑美人”等。
2. 种子消毒: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温汤浸种或药剂拌种处理。具体方法是将种子放入55℃左右的热水中浸泡15分钟,并不断搅拌直至水温降至30℃;或者按照说明书比例用多菌灵等杀菌剂均匀拌种。
三、设施搭建与土壤准备
1. 设施要求:温室大棚高度不低于3米,跨度不小于8米,四周墙体厚度不少于0.5米,配备良好的通风系统和遮阳网。
2. 土壤消毒:采用太阳能高温闷棚法或化学熏蒸法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具体操作是在夏季闭棚期间利用太阳光加热至地表温度达到50℃以上持续一周以上;或者在秋季翻耕后撒施氰氨化钙等消毒剂并覆膜密封一个月以上。
四、播种育苗
1. 播种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春季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早春茬种植,秋季7月下旬至8月初播种晚秋茬。
2. 播种方式:采用穴盘育苗技术,每个穴孔直径约5厘米,深度约3厘米,每穴播1-2粒种子,覆土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2倍。
3. 苗期管理: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不低于15℃;基质含水量保持在60%左右,避免积水导致烂根现象发生。
五、田间管理
1. 定植密度:定植时行距为60~70厘米,株距为40~50厘米,每亩定植约2000株左右。
2. 水肥管理:定植后及时浇透定根水,之后根据生长情况适时补充水分。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结合喷施叶面肥促进植株健壮成长。
3. 整枝修剪:及时摘除老黄叶片及侧枝,保留主蔓结瓜部位健康强壮的侧枝,保证通风透光良好。
六、病虫害防治
1. 预防措施:通过轮作倒茬、清洁田园等方式减少病原菌积累;合理配置灌溉设施防止湿度过大诱发病害。
2. 生物防治:优先采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等生物防控手段抑制害虫繁殖。
3. 化学防治:当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可适量使用高效低毒环保型农药,在收获前15天停止用药。
七、采收贮藏
1. 采收标准:果实充分长大且表面光滑无损伤时即可采摘,通常单果重量控制在0.5~1公斤范围内最佳。
2. 贮藏条件:短期存放可置于阴凉通风处,长期保存则需放入冷库中维持温度0℃~4℃之间相对湿度90%~95%的环境中。
以上内容是对该标准中部分核心条款进行了深入剖析,希望有助于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规定,从而生产出更加优质的无公害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