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绿叶菜类蔬菜硝酸盐调控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栽培管理措施、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关键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设施绿叶菜类蔬菜生产过程中硝酸盐含量的控制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Nitrate Control in Leafy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Facili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139-2018设施绿叶菜类蔬菜硝酸盐调控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设施栽培条件下绿叶菜类蔬菜生产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科学管理降低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生产环境条件方面,该标准强调了种植基地应远离工业污染源和生活废弃物堆放点,并要求土壤pH值保持在6.5至7.5之间。这是因为过高的土壤酸碱度会影响植物对氮元素的吸收与转化过程,进而影响硝酸盐的积累情况。此外,还规定了灌溉水质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以避免因水质问题导致作物受到重金属或其他有害物质的影响。
其次,在施肥管理上,标准提出了合理的基肥施用量及追肥时期。例如,对于生长期较长的绿叶菜如菠菜等,建议采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方式进行施肥,并且要控制氮肥总量不超过每公顷225公斤纯氮。同时,在植株快速生长阶段应及时补充适量磷钾肥,促进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减少体内硝酸盐残留。
再者,关于采收时间的选择也至关重要。根据标准要求,在接近收获期时应当适当减少甚至停止氮肥供应,给植物足够的时间将已吸收进来的硝酸盐转化为蛋白质等其他形式储存起来。通常情况下,从最后一次施肥到收获至少需要间隔一周以上,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最终产品中的硝酸盐水平。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病虫害防治措施。为了防止过度依赖化学农药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可能增加的硝酸盐含量,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等绿色防控手段来保护作物健康生长。同时也要注意轮作制度的应用,合理安排茬口顺序,避免连作障碍发生,从而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条件,保障蔬菜品质安全。
综上所述,《DB22/T 2139-2018》不仅涵盖了从选址建园到田间管理再到采后处理等多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指南,而且特别突出了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手段实现对绿叶菜类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有效控制。这对于提升我国设施农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