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实验用狨猴配合饲料的养分指标和卫生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实验用狨猴配合饲料的生产、检验和监督管理。
Title:Laboratory Animals - Compound Feed Nutrient and Hygiene Requirements - Part 4: Marmosets for Experi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463.4-2018《实验动物配合饲料养分与卫生要求 第4部分:实验用狨猴》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规定了实验用狨猴配合饲料的营养成分指标、卫生要求以及检验方法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营养成分指标
1. 粗蛋白质
- 标准要求粗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8%。这是因为狨猴作为灵长类动物,其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需要足够的蛋白质来维持肌肉组织的更新和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2. 粗脂肪
- 粗脂肪含量应在3%-7%之间。适当的脂肪摄入有助于提供必需脂肪酸,促进维生素吸收,并为机体提供能量储备。
3. 粗纤维
- 粗纤维含量不得超过10%。适量的纤维可以促进消化道蠕动,防止便秘,但过高的纤维含量可能会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4. 钙磷比
- 钙磷比应保持在1.2:1至1.5:1范围内。合理的钙磷比例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能够预防因钙磷失衡导致的骨质疏松等问题。
卫生要求
1. 微生物污染控制
- 对于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的要求是不得检出。这直接关系到狨猴的健康状况及其作为实验动物的有效性。
2. 重金属限量
- 铅、镉、汞等重金属的含量需符合GB 13078的规定。这些元素如果超标会对狨猴产生毒性作用,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农药残留
- 农药残留量不得超过国家相关标准限值。避免使用含有高风险农药成分的原料,确保饲料的安全性。
检验方法
- 各项营养成分和卫生指标的具体检测手段按照附录中的规定执行。例如,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含量;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重金属浓度等。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标准,可以保障实验用狨猴获得均衡全面的营养供给,同时减少外界因素干扰,提高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