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莲雾农业气象观测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生长发育期、物候期、生育状况、产量因素、气象灾害等方面的观测。本文件适用于莲雾种植区的农业气象观测和相关研究工作。
Title:Norm for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 Pitay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07.100.25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6/T 463-2018《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莲雾》是一项专门针对莲雾种植过程中与气象条件相关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观测站点设置
标准要求观测站应选择在莲雾集中连片种植区,且需具备代表性。具体来说,站点距离林缘或建筑物边缘不少于50米,并且要避开高大障碍物的影响。这一规定确保了气象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气象要素观测
对于温度、湿度、降水等基本气象要素的观测频率和精度也有明确规定。例如,气温观测采用自动记录仪器,每小时记录一次;降水量则要求每日定时测量两次。这些细致的规定有助于全面掌握莲雾生长环境中的气候状况,从而指导田间管理措施。
病虫害与气象关系研究
标准特别强调了病虫害发生情况与气象条件之间的联系。通过长期监测发现,高温高湿条件下莲雾容易受到病害侵袭。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结合天气预报信息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比如喷洒农药或者改善通风条件来降低湿度,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生长发育阶段划分
根据莲雾树体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将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萌芽期、开花期、结果期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对水分需求、光照强度以及温度的要求都不相同。例如,在果实膨大期应保证充足的灌溉量,而在休眠期间则应适当控制水分供给以促进花芽分化。
极端天气应对策略
考虑到极端天气如台风、寒潮等可能给莲雾生产带来严重影响,标准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包括加固设施结构、及时采摘成熟果实、覆盖保温材料等方法来减轻灾害损失。此外还建议建立预警机制,一旦收到恶劣天气预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综上所述,《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莲雾》不仅涵盖了从基础观测到具体应用指导的内容,而且结合了多年实践经验总结而成,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意义。它为提高莲雾产量质量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