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面气象资料基础产品的定义、分类、生成流程、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基础产品生成与应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asic Products of Surface Meteorological Data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6/T 462-2018地面气象资料基础产品技术规范》是海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地面气象观测站采集的地面气象资料基础产品的制作方法、质量控制要求和技术指标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一、数据源与基础信息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基础产品的生成应以经过严格质量控制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这包括对原始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及一致性进行全面检查。例如,对于气温数据,需要确保每日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均完整无缺,并且各项指标的数值应在合理范围内。
二、产品种类与格式
标准详细列举了多种基础产品类型,如逐小时气温、降水量、风速等。每种产品的输出格式也有明确规定,如采用国际通用的WMO格式或自定义的XML结构。这些规定旨在保证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顺畅,同时也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处理。
三、质量控制方法
在质量控制部分,标准提出了多层次的质量控制流程。首先是对单个站点数据的内部一致性检验,比如检查同一时刻的温度和湿度是否符合物理规律。其次是站点间的交叉验证,通过比较邻近站点的数据来发现异常值。此外还强调了时间序列分析的重要性,利用统计学手段识别出长期趋势中的突变点。
四、精度与分辨率
对于各类气象要素的产品精度,标准设定了具体的技术指标。例如,逐小时降水量的最小分辨率为0.1毫米,而日累计降水量则要求精确到整数。这样的设定既考虑到了实际观测能力,也满足了大多数应用场合的需求。
五、数据传输与存储
最后,标准还对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做出了要求。建议使用加密通信协议保护敏感信息,并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以防丢失。同时,为了提高查询效率,可以建立索引机制以便快速定位特定时间段内的记录。
以上就是对DB46/T 462-2018中几个核心内容的深入剖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