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品种耐高温性能的花期梯级温度鉴定的术语和定义、试验条件、试验方法、数据处理及结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水稻品种在花期阶段耐高温性能的鉴定与评价。
Title:Rice Variety Heat Tolerance Performance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 for Flowering Stage Step Tempera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410-2018 水稻品种耐高温性能的花期梯级温度鉴定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评价水稻品种在高温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以下将选取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入解析。
首先,在“范围”部分明确指出该标准适用于湖北省内进行水稻品种耐高温性能的鉴定工作。这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地域上的指导依据。
其次,“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列出了多个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如GB/T 19523《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等。这些引用文件确保了本标准与现有体系的一致性,并为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接着,“术语和定义”部分对一些核心概念进行了清晰界定。例如,“梯级温度”被定义为按照一定间隔设置的不同温度水平,而“耐高温指数”则是衡量某一水稻品种抵抗高温胁迫能力的一个量化指标。准确理解这些术语对于正确实施鉴定至关重要。
在“方法原理”章节里阐述了如何利用梯级温度来评估水稻品种的耐热特性。简而言之,就是将待测品种置于一系列设定好的温度条件下观察其开花表现,进而计算出相应的耐高温指数。这种方法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
“实验材料”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水稻品种作为样本,并且需要保证种子质量良好、发芽率高。此外还强调了实验田块的选择应考虑土壤肥力均匀、灌溉方便等因素,以减少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
关于“实验设计”,规程建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或者裂区设计等方式安排试验布局。同时还需要注意控制好每个处理单元内的重复次数,通常不少于三次重复,以便提高结果可靠性。
“数据记录与分析”部分详细描述了如何准确记录各项观测数据以及后期的数据处理流程。包括但不限于记录每次试验的具体日期、时间、天气状况、温湿度条件等信息;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步骤来确定各处理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最后,“报告撰写”明确了最终鉴定报告应当包含的主要内容,比如试验目的、地点、时间、使用的品种清单及其编号、主要试验结果摘要、结论建议等。这样可以使得整个鉴定过程更加透明化、规范化。
综上所述,《DB42/T 1410-2018》不仅规定了具体的实验流程和技术细节,而且强调了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论。这对于推动湖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水稻育种工作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