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白化茶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加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质量控制与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白化茶的加工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cessing of White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白化茶是一种独特的茶叶品种,其制作工艺对成品茶的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DB42/T 1408-2018白化茶加工技术规程》为白化茶的生产提供了标准化的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原料选择与处理
标准明确指出,用于制作白化茶的鲜叶应来自适制性强、生长健壮的茶树品种。在采摘时需注意,以一芽二叶初展至一芽三叶为最佳原料标准。这不仅保证了茶叶的嫩度,也确保了后续加工过程中能够形成优质的内在品质。
加工环境要求
加工车间应当保持清洁卫生,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通常建议维持在15℃至25℃之间。湿度则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75%。这样的环境条件有利于防止茶叶变质,并有助于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香气。
杀青工序
杀青是白化茶加工中的核心环节之一。根据标准,杀青时锅温应控制在200℃至250℃之间,投叶量要适当,避免过厚或过薄。杀青时间一般为3分钟至5分钟,具体时长视鲜叶的老嫩程度而定。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有效破坏酶活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同时蒸发部分水分,使叶片变得柔软。
揉捻工艺
揉捻的目的在于塑造茶叶外形并促进细胞破裂,便于后续冲泡时有效释放茶汤成分。标准推荐采用轻重结合的方式进行揉捻,即先轻后重再轻,总时间为40分钟到60分钟不等。这样做既能保证茶叶成条率高,又能保留足够的细胞完整性。
干燥步骤
干燥是决定白化茶最终品质的关键步骤。标准规定干燥温度应逐步升高,初期约为90℃~100℃,后期可提升至110℃~120℃。整个干燥过程大约需要1小时至1.5小时左右。通过适当的干燥处理,可以使茶叶含水量降至安全储存水平(通常低于7%),同时进一步发展香气。
以上便是对《DB42/T 1408-2018白化茶加工技术规程》中几个重要方面的详细解析。遵循这些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不仅能提高白化茶的质量稳定性,还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于高品质茶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