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毛木耳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设施与材料、菌种制备、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毛木耳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uricularia Polytricha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775-2018毛木耳生产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毛木耳的栽培技术流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在品种选择上,标准要求选用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优良品种。这意味着种植者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来挑选合适的菌种,确保其能够在特定环境中良好生长并抵御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
关于培养料配制,标准规定了合理的配方比例。例如,木屑、棉籽壳等主要原料需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的麸皮或玉米粉作为氮源。这样的组合可以为毛木耳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促进菌丝体健康发育。
对于灭菌处理,标准强调要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的方法,在121℃条件下持续保持2小时以上。这样能够有效杀灭培养料中的杂菌孢子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保证后续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接种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使用经过消毒的工具进行操作。同时,接种室内的空气洁净度也必须达到相应要求,避免外界污染影响产品质量。
在发菌管理阶段,需要注意控制好温度、湿度以及通风情况。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有助于加快菌丝生长速度,而良好的通风则能防止湿度过高导致烂袋现象的发生。
出耳期管理同样重要,这期间要密切关注耳片的颜色变化及厚度增长趋势。通过调整光照强度与时间长短来刺激耳片分化,同时合理安排水分供给以维持适当的湿度水平。
最后,在采收环节,当耳片充分展开且颜色由深变浅时即可收获。此时采摘下来的毛木耳品质最佳,商品价值最高。
这些内容只是整个标准的一部分,但它们涵盖了从选种到收获全过程中的核心要点,对于指导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从而提高毛木耳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