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康氏粉蚧的检疫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检测及鉴定流程。本文件适用于康氏粉蚧的检疫与监测工作。
Title:Quarantine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Pseudococcus comstock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755-2018《康氏粉蚧检疫鉴定方法》是河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用于指导康氏粉蚧的检疫和鉴定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康氏粉蚧的检疫鉴定程序和技术要求。适用于从进境植物及其产品、运输工具以及国内调运的植物及其产品中进行康氏粉蚧的检疫鉴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列出了多个相关的国际和国家标准,如FAO/IPPC发布的ISPM 23《有害生物鉴定准则》等。这些文件为康氏粉蚧的检疫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康氏粉蚧”、“检疫”、“鉴定”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确保在实际操作中的统一理解和执行。
样品采集与处理
在样品采集部分,标准强调了采样的代表性与随机性,并给出了具体的采样方法。例如,在植物材料上取样时,应覆盖植株的不同部位,包括叶片、茎干和果实等。
显微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是鉴定康氏粉蚧的重要手段之一。标准详细描述了如何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虫体特征,如体型大小、颜色、触角节数等。同时指出,对于难以直接识别的情况,可以采用化学染色技术辅助判断。
分子生物学检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也被引入到康氏粉蚧的鉴定工作中。标准介绍了PCR扩增及序列比对的方法,这对于快速准确地确认疑似样本具有重要意义。
结果报告
最后,在结果报告环节,标准要求所有检测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并且需要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审核签字后才能正式发布。此外还建议将检测记录保存至少五年以上以备查阅。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解析可以看出,《康氏粉蚧检疫鉴定方法》不仅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形态学分析,同时也积极采纳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与准确性。这对于我们有效防控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