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疏林地改造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疏林地的改造与经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parse Forest Land Convers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1683-2018疏林地改造技术规程》是由山西省发布的关于疏林地改造的技术规范。该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内疏林地的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工作,对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款出发,深入解析其核心内容。
首先,在术语定义部分明确了“疏林地”的概念,即郁闭度介于0.1至0.4之间的林地类型。这一界定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依据,确保了所有操作均基于同一认知标准下进行。
其次,在改造原则中强调了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意味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等因素,并且要注重长远效益而非短期效果。例如,在选择树种时应优先考虑本地乡土树种,因为它们更能适应环境并减少后期维护成本。
再者,关于规划设计环节指出应当编制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但不限于目标设定、布局安排、施工步骤等。特别提到对于存在安全隐患或者病虫害风险较高的区域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处理,以保障改造后的林地能够健康稳定地生长。
此外,还特别规定了不同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比如在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改良,确保具备良好的通气性和保水性;在栽植期间则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执行,并注意保持适当的株行距;而在养护管理阶段,则需定期检查树木长势情况,及时修剪枯枝败叶,防治病虫害发生。
最后,在验收评估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标准体系,涵盖成活率、保存率等多个指标。只有当这些指标达到规定要求后才能视为合格完成任务。同时鼓励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如遥感监测等来辅助判断结果,从而提高评价准确性与客观性。
总之,《DB14/T 1683-2018疏林地改造技术规程》通过系统化的指导思想和技术方法,为山西省范围内疏林地的有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它不仅有助于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还能有效提升城市绿地覆盖率,对于构建和谐美丽家园具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