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实验用喜马拉雅旱獭配合饲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实验用喜马拉雅旱獭的配合饲料生产、检验与使用。
Title:Experimental Himalayan Marmot Compound Fee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695-2018《实验用喜马拉雅旱獭配合饲料》是一项青海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实验用喜马拉雅旱獭的配合饲料生产、质量控制和使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以谷物为主要原料,通过科学配方和加工工艺生产的实验用喜马拉雅旱獭配合饲料。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范围,确保饲料适用于特定种类的旱獭实验。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列出了多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GB/T 6435(饲料水分和其他挥发性物质含量的测定)、GB 13078(饲料卫生标准)等。这些引用文件为饲料的质量检测提供了技术依据,确保了饲料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
技术要求
1. 感官指标:饲料应色泽一致,无发霉变质、结块及异味异嗅。这一要求保证了饲料的基本品质,避免因感官问题影响旱獭的健康和实验结果。
2. 水分:水分含量应不超过12%。适当的水分含量有助于保持饲料的新鲜度,防止霉变,同时便于储存和运输。
3. 粗蛋白质:最低含量为18%。蛋白质是旱獭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重要营养成分,足够的蛋白质摄入可以满足其生理需求。
4. 粗脂肪:最低含量为3%。脂肪提供能量并帮助吸收脂溶性维生素,对于维持旱獭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5. 粗纤维:最高含量为10%。适量的粗纤维有助于消化系统的健康运作,但过量会干扰其他营养素的吸收。
6. 钙磷比:1.2:1~1.8:1。合理的钙磷比例对骨骼发育和矿物质代谢具有重要意义。
7. 卫生指标:铅、镉、总砷等重金属以及微生物指标均需符合GB 13078的要求。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饲料的安全性,确保不会对旱獭造成毒害或污染。
检验方法
标准规定了如何准确地检测上述各项指标的方法,例如采用GB/T 6435测定水分含量,使用GB/T 6434测定粗蛋白质含量等。这些方法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检验规则
包括取样、判定规则等内容。取样时需遵循随机性和代表性原则,确保样品能够反映整体饲料的质量状况。判定规则则明确了合格与否的标准,便于操作人员判断饲料是否符合要求。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对饲料的外包装标签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信息等。此外,还强调了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晒雨淋,并在干燥通风条件下存放,以防饲料受潮变质。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63/T 1695-2018不仅涵盖了实验用喜马拉雅旱獭配合饲料的技术要求,还从生产到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规范,旨在保障饲料质量和实验动物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