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防控策略、主要病虫害及其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水稻生产过程中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Control of Major Rice Diseases and P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2519-2018 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是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水稻种植过程中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病虫害监测方面,标准要求定期开展田间调查和预测预报工作。这包括对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动态进行持续跟踪。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展趋势,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例如,对于稻瘟病的监测,应重点检查品种抗性表现及气候条件变化对病害发生的影响。
其次,在农业防治上,强调选用抗病虫品种,并合理安排茬口布局。比如,建议种植具有高抗性的优质水稻品种,如川优6203、宜香优2115等,这些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抗性好。同时,实行水旱轮作制度,避免连作障碍,减少病原菌积累的机会。
再者,在物理机械防治中提到利用灯光诱杀成虫的方法。具体操作时,可在稻田周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每30-50亩设置一台,夜间开启以捕杀害虫。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田间的虫口密度,尤其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效果显著。
化学防治部分则提倡精准用药原则。当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才进行施药,尽量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使用。推荐采用生物源农药或植物源农药替代传统化学农药,如井冈霉素防治稻瘟病,阿维菌素控制稻飞虱等。此外,还鼓励采用无人机喷洒技术,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最后,在综合管理措施里特别强调了生态调控的重要性。通过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构建健康的农田生态系统。例如,在稻田周边保留一定面积的植被带,为寄生蜂、蜘蛛等有益生物提供栖息地,从而增强自然控害能力。
总之,《DB51/T 2519-2018》为实现水稻生产全程绿色防控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各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本标准的各项规定,共同推动四川乃至全国范围内水稻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