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机构要求、服务流程、服务内容、安全管理及质量监督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各级救助管理机构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
Title:Work Specifications for the Assistance and Management of Homeless Beggars
中国标准分类号:C8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2510-2018《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规范》是四川省针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救助对象范围:标准明确指出,救助对象为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农村五保供养且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这一规定强调了救助对象必须同时满足“三无”条件,即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
2. 救助内容与方式:标准要求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服务,包括但不限于食物供应、住宿安排以及必要的医疗救治。对于未成年人,还需特别关注其教育和心理辅导需求。这体现了对不同群体个性化需求的关注。
3. 安全检查与健康评估:在接收流浪乞讨人员时,工作人员需进行初步的安全检查,并根据需要安排专业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健康状况评估。此环节旨在确保救助过程中的安全性及后续护理的有效性。
4. 信息登记与隐私保护:所有救助记录必须完整准确地填写,并妥善保存个人资料。同时,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公开任何个人信息。
5. 临时安置与转介机制:当现有资源不足以满足个别特殊案例的需求时,应启动紧急预案,将相关人员暂时安置于其他合适场所,并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寻求进一步帮助。
6. 监督与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自我审查工作;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督,收集反馈意见用于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以上几点只是该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说明,实际操作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相关规定。通过严格执行这些准则,可以更好地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