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主要病虫害及其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Title:Rice Major Diseases and Pests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1630-2018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是河南省发布的关于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技术规范。以下对其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目标
该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内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工作,其核心目标是通过采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等非化学手段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
二、关键防控措施
1. 生态调控技术
(1)合理布局种植结构:建议在田块周围设置隔离带,避免敏感作物相邻种植,以减少病虫害传播途径。
(2)优化耕作制度:实行轮作倒茬,避免连作障碍;深翻土壤,破坏地下害虫栖息环境。
(3)构建农田生态系统:种植诱集植物或天敌栖息地,吸引有益生物,形成自然平衡。
2. 物理防治技术
(1)灯光诱杀: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根据害虫活动规律定时开启,有效捕杀成虫。
(2)色板诱集:利用黄色粘虫板诱捕蚜虫等小型害虫,减少虫口密度。
(3)机械阻隔:覆盖防虫网,防止飞虱等迁飞性害虫侵入。
3. 生物防治技术
(1)天敌释放:人工繁殖并释放赤眼蜂、瓢虫等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敌,控制害虫种群数量。
(2)微生物制剂应用:选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针对性强且不易产生抗药性。
(3)植物源制剂使用:利用大蒜素、苦参碱等天然提取物作为辅助药剂,增强综合防控效果。
三、监测预警体系
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网络,定期开展田间调查,及时掌握发生动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无人机遥感监测、物联网传感器等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准确性。制定科学合理的阈值标准,当达到一定指标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四、施药原则与操作规范
(1)精准用药:严格按照推荐剂量施用,避免过量或不足;
(2)交替轮换: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发展;
(3)适期防治:抓住关键时期集中统一喷洒,提高防治效果;
(4)安全间隔:确保收获前留有足够的安全间隔期,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效果评估机制
定期对实施区域内的病虫害发生情况、防治成本效益比以及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改进措施,推动绿色防控技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