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沙冬青容器播种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播种前准备、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沙冬青容器播种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tainer Sowing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481-2018《沙冬青容器播种育苗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沙冬青的容器播种育苗过程。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种子处理:标准中规定,沙冬青种子在播种前需要进行催芽处理。具体做法是将种子置于3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然后用湿布包裹置于20-25℃环境下催芽,每日需冲洗一次以保持湿润。这一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整齐度。
2. 基质配制:要求使用的基质应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推荐使用腐殖土、珍珠岩和蛭石按一定比例混合。这样的基质能够为幼苗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根系健康发育。
3. 播种与覆土:播种时应将种子均匀撒播于准备好的基质表面,然后轻轻覆盖一层薄土。覆土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2-3倍,这样既能保证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又不会影响其正常呼吸。
4. 苗期管理:在幼苗出土后,要特别注意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保持基质适度湿润但避免积水,同时定期检查植株是否有病虫害迹象,一旦发现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 移栽定植:当幼苗长至一定高度且具有足够的抗逆能力时即可进行移栽定植。移栽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根系,并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操作,通常是在春季或秋季较为理想。
以上内容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环节的具体说明,希望对实际生产有所帮助。通过严格遵循这些技术要点,可以显著提升沙冬青容器播种育苗的成功率及苗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