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污染源远程执法抽查系统的总体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安全要求及运行维护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污染源远程执法抽查系统的建设、验收和运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mote Law Enforcement Spot Check System of Pollution Sources - Part 1: General Princip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716.1-2018污染源远程执法抽查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是一项地方性技术规范,旨在指导污染源远程执法抽查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管理。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内污染源远程执法抽查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及运行维护。明确指出该标准覆盖了从系统初始设计到后期维护的全过程,确保了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规范化操作。
2. 术语和定义:对关键术语如“污染源”、“远程执法抽查”等进行了清晰界定。例如,“污染源”是指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远程执法抽查”则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污染源进行非现场监督检查的过程。这些定义为后续具体条款提供了准确的语言基础。
3. 系统架构要求:规定了系统应具备的数据采集层、传输网络层、数据处理与存储层以及应用服务层四个层次结构。每一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定位和技术指标要求,比如数据采集层需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传输网络层则强调安全性和稳定性。
4. 功能要求:明确了系统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报警触发、历史查询等。特别强调了异常情况下的自动报警机制,这对于及时发现并处置环境污染事件至关重要。
5. 性能指标:给出了系统在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用户数等方面的具体性能指标。例如,对于数据采集频率的要求是每分钟至少一次,并且每次采集的数据延迟不得超过两秒。这样的量化指标有助于评估系统是否符合预期目标。
6. 信息安全:提出了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多方面的内容。要求所有涉及敏感信息的操作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身份验证,并采用先进的加密算法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7. 验收标准:详细描述了验收流程和评判依据,涵盖硬件设备检查、软件功能测试等多个环节。只有当所有项目均达到或超过规定标准时,才能视为通过验收。
以上是对《DB13/T 2716.1-2018污染源远程执法抽查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中若干核心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可以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