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雏鹅饲养管理的技术要求,包括场地选择、育雏准备、温度湿度控制、饲料营养、疫病防控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雏鹅的饲养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 Gosling Rearing Manag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703-2018《雏鹅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雏鹅的饲养管理工作,提高雏鹅的成活率和健康水平。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雏鹅的选择与引进
标准指出,雏鹅应来源于健康种鹅群,且在孵化后24小时内进行选择。要求雏鹅体重均匀,无畸形,脐带愈合良好,绒毛整洁光亮。这一规定确保了雏鹅的初始健康状况,为后续的饲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环境条件
标准强调雏鹅舍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初生雏鹅的适宜温度为30-32℃,以后每周降低2℃直至自然温度。湿度方面,初期应控制在65%-70%,随着雏鹅的成长逐渐降低。良好的环境条件能够减少雏鹅的应激反应,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饲料与饮水
标准规定,雏鹅的日粮应以全价颗粒料为主,逐步过渡到混合饲料。前3天应提供温开水,并加入适量的葡萄糖和维生素C。饮水器应保持清洁,水量充足。合理的饲料配比和充足的饮水供应有助于雏鹅的快速生长发育。
四、日常管理
标准要求每日定时检查雏鹅的健康状况,观察其采食、饮水和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此外,还应定期对雏鹅舍进行消毒,保持环境卫生。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保障雏鹅的健康成长。
五、疾病防控
标准提出,应建立完善的免疫程序,按照规定的免疫时间和疫苗种类进行接种。同时,应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止外来病原体的侵入。通过科学的疾病防控措施,可以显著降低雏鹅患病的风险,提高养殖效益。
以上是对DB13/T 2703-2018《雏鹅饲养管理技术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遵循这些标准,可以有效提升雏鹅的饲养管理水平,实现优质高效的养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