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纺织品中12种异味化合物的测定方法,包括样品的处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条件及结果计算。本文件适用于纺织品中12种特定异味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Title:Determination of 12 Odorous Compounds in Texti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W50
国际标准分类号:59.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2128-2018《纺织品 12种异味化合物的测定》是广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测定纺织品中12种异味化合物的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范围
标准适用于纺织品中12种异味化合物(包括芳香类、脂肪族类和杂环类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引用了GB/T 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等规范性文件,确保检测过程中的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
术语和定义
明确了异味化合物、纺织品等专业术语的定义,为后续检测提供了统一的语言环境。
原理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通过提取样品中的异味化合物,利用色谱分离和质谱鉴定,实现对目标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试剂和材料
要求使用高纯度的溶剂和标准物质,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例如,二氯甲烷、正己烷等有机溶剂需符合GB/T 6682的要求。
仪器设备
标准详细列出了所需的仪器设备及其技术参数,如气相色谱仪、质谱仪、电子天平等,并强调设备的定期校准和维护。
样品制备
样品制备步骤包括取样、粉碎、萃取等环节。特别指出,样品应在避光、低温条件下保存,以防止异味化合物的分解或挥发。
分析步骤
详细描述了从样品处理到数据分析的全过程,包括溶剂的选择、萃取条件的设定、色谱柱的选择以及质谱条件的优化等。
结果计算与表达
规定了如何根据色谱峰面积计算异味化合物的含量,并给出了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可追溯性。
检测报告
要求检测报告应包含样品信息、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等内容,以便于用户了解检测过程和结果的可靠性。
以上是对DB44/T 2128-2018标准的重要条文进行的详细解读,希望对你理解和应用该标准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