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职业病危害评价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组织管理要求、评价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及评价报告的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职业病危害评价的质量控制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Quality Control in Occupational Disease Hazard Assessment Process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800-2018职业病危害评价过程质量控制规范》是由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这项标准旨在规范职业病危害评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3.1 术语和定义
这一部分明确了“职业病危害评价”、“质量控制”等核心概念。例如,“职业病危害评价”是指通过分析、预测和评估建设项目或用人单位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的过程。准确理解这些术语有助于在实际操作中正确应用标准。
4.1 评价机构要求
第4.1条指出,从事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机构应当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拥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及必要的设备设施,并且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这强调了评价机构的基本资质条件,是保证评价工作专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
5.1 评价程序
第五章详细规定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以及现状评价的具体步骤。比如,在预评价阶段,需要收集项目相关资料,现场勘查,识别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这些程序为整个评价流程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
6.1 数据采集与处理
第六章特别提到数据采集应遵循全面性、真实性和时效性的原则。对于采集到的数据要经过严格的审核校验,确保其准确无误后再用于后续分析。此外,还应该妥善保存原始记录,以便追溯核查。
7.1 报告编制
第七章对评价报告的内容结构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但不限于项目概况、评价依据、危害因素辨识与分析、防护措施建议等内容。同时,报告语言需简洁明了,逻辑严谨,便于使用者理解和执行。
9.1 持续改进机制
最后第九章强调了建立持续改进机制的重要性。要求评价机构定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和技术手段,提升整体服务水平。这对于保持长期竞争力至关重要。
以上就是关于《DB12/T 800-2018职业病危害评价过程质量控制规范》的一些关键点解读。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