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热电联产机组经济指标的评价方法,包括评价原则、指标体系、计算方法和分析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热电联产机组的经济性能评价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Evaluation Method for Economic Indicators of Cogeneration Units
中国标准分类号:F11
国际标准分类号:2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福建省地方标准《热电联产机组经济指标评价方法》(DB35/T 1757-2018)为评估热电联产机组的经济性能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蒸汽为主要能源介质的热电联产机组,包括背压式和抽凝式机组。它规定了评价热电联产机组经济性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
二、术语和定义
1. 热电比:指热电联产机组向外提供的热量与发电量之比,用于衡量机组供热能力。
2. 燃料利用率:表示燃料在热电联产过程中被有效利用的程度,反映了机组的能源转换效率。
3. 经济运行指标:包括热效率、煤耗率等参数,是判断机组是否高效运行的重要依据。
三、评价指标体系
1. 基础指标
- 热效率:计算公式为 (供热量+发电量×360) / 燃料消耗量×100%,体现了机组整体能量转换效率。
- 煤耗率:即每生产单位电量所需的标准煤量,直接影响运营成本。
2. 加强指标
- 供电煤耗:仅考虑发电部分的煤耗情况,更能反映发电环节的节能水平。
- 供热煤耗:专门针对供热部分设定的煤耗指标,有助于优化供热系统。
四、数据采集与处理
标准明确了数据采集的时间段,通常为一个完整运行周期,并强调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要求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五、评价方法
采用综合评分法,将各项指标按照权重分配后加权平均得出最终得分。对于不同类型的热电联产机组设置了不同的评分细则,以便更精准地反映各自特点。
六、改进措施建议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如加强设备维护保养、优化运行参数设置、引进先进技术装备等,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热电联产机组经济指标评价方法》不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还为企业改善经营状况、提高经济效益指明了方向。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并积极应用这一标准,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