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自动气象站数据交换的格式要求、数据内容、编码规则和传输方式。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采集、处理与共享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
Title:Specification for Data Exchange Format of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s in Beij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546-2018自动气象站数据交换格式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统一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格式。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该标准明确了“自动气象站”的概念,即能够自动完成气象要素观测、记录、处理并具备数据通信功能的设备集合。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要求奠定了基础。
其次,在技术要求章节中,标准规定了数据文件的基本结构。每个数据文件应包含文件头、数据记录和文件尾三部分。文件头需包含版本号、生成时间等信息;数据记录则按照固定的格式排列各项观测数据;文件尾用于标识结束。
关于数据编码方式,标准推荐使用ASCII码或二进制编码。对于ASCII码编码,要求所有字符均采用UTF-8编码;而二进制编码则需要遵循特定的字节顺序规则。
在数据质量控制方面,标准提出了多项措施。例如,要求对异常值进行标记,并提供相应的质量控制代码。此外,还强调了数据完整性检查,确保没有缺失的重要字段。
针对特殊气象现象的数据处理,标准给出了明确指导。如降水强度超过某一阈值时,需特别标注;风速达到强风级别时,应附加风向信息等。
最后,在数据交换接口部分,标准规定了网络传输协议的选择、数据包大小限制以及错误重传机制等内容。这些规定有助于保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及时性。
综上所述,《DB11T 1546-2018》从多个维度规范了自动气象站的数据交换流程,为相关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