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供热管网节能监测的术语和定义、监测项目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判定准则。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区域内集中供热管网系统的节能监测。
Title:Energy-saving Monitoring of Heating Network - DB11/T 1535-2018
中国标准分类号:F11
国际标准分类号:2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535-2018《供热管网节能监测》是一项专门用于指导和规范北京市供热管网节能监测的技术标准。这项标准从能源利用效率、设备运行状况、系统管理等多个维度对供热管网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提高供热系统的整体能效水平,减少能源浪费,促进节能减排。
一、基本规定
标准首先明确了适用范围,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采用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的集中供热管网节能监测工作。其中提到,监测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热源、一级管网、换热站及二级管网等环节。此外,还强调了监测周期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并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监测。
二、热源监测
在热源部分,标准特别指出了对于锅炉房或者热电厂这类热源点的监测重点。例如,要求记录每台锅炉或机组的额定出力、实际运行负荷率以及燃烧效率等参数。同时,还要求定期检测烟气中的氧含量、一氧化碳浓度等指标,以确保燃烧过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另外,对于采用可再生能源作为补充热源的情况,则需单独统计其贡献比例。
三、一级管网监测
一级管网是连接热源与换热站之间的主要输配线路。标准中对此部分提出了较高的监测频率和技术要求。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检查管道保温层完整性;测量沿途各测点的压力、温度变化情况;评估水力平衡状态等。特别是对于存在较大温降现象的管段,必须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
四、换热站监测
换热站作为连接一级和二级管网的关键节点,在整个供热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标准对其运行状况给予了高度重视。一方面,要保证换热器的工作性能处于最佳状态,比如控制进出水温差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另一方面,则需要密切关注循环水泵的能耗情况,通过优化调度策略来降低不必要的电力消耗。此外,还需注意监控水质指标,防止结垢腐蚀等问题影响长期稳定运行。
五、二级管网监测
最后来到用户侧的二级管网监测。这部分主要关注末端用户的实际感受与满意度。除了常规的流量、压力检测外,还需结合季节性特点调整供回水温度设定值,力求做到既满足舒适度需求又不过多增加额外成本。同时,鼓励推广智能计量装置的应用,实现精细化管理,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作出响应。
六、综合评价与改进措施
基于上述各项监测结果,标准还给出了如何开展综合评估的方法论框架。即通过对历史数据对比分析,识别出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制定针对性强且操作性强的具体解决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平衡关系,避免盲目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
总之,《供热管网节能监测》DB11/T 1535-2018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推动北京市乃至全国范围内供热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