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数据湖中数据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系统架构、元数据管理、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和数据治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构建和管理数据湖的组织,为其设计和实施数据资源管理系统提供指导。
Title:Data Lake - Part 3: Data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AI 126.3-2024《数据湖 第3部分:数据资源管理系统》中,有一项重要的改动是关于“元数据管理”的要求。与旧版相比,新版标准对元数据的定义、采集方式以及使用场景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本文将聚焦于这一变化,并详细解读其应用方法。
新旧版本标准中的元数据管理对比
在旧版标准中,元数据管理更多地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实际操作指导。例如,仅提到需要建立元数据管理体系,但未明确如何构建该体系。而在新版标准中,则明确规定了元数据的分类、采集流程以及它在整个数据湖生命周期中的作用。
元数据管理的新要求解析
# 1. 元数据分类
新版标准提出了一种基于功能属性和技术属性的双维度分类方法。功能属性主要从业务视角出发,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来源、数据用途等;技术属性则侧重于技术实现细节,如格式、大小、存储位置等。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元数据。
# 应用方法:
- 识别需求:首先,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确定哪些功能属性和技术属性最为关键。
- 制定规则:基于识别出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元数据采集规则。
- 实施监控:定期检查这些规则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 2. 元数据采集流程
新版标准强调了元数据采集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活动。它要求企业在数据湖的每个阶段都进行元数据采集,确保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 应用方法:
- 建立机制:设立专门的数据采集团队,负责日常的数据收集工作。
- 工具支持:利用自动化工具来辅助完成大部分基础性的数据采集任务。
- 审核验证:对于通过自动工具获取的数据,还需要人工审核以保证质量。
# 3. 元数据在整个数据湖生命周期中的作用
新版标准指出,在数据湖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如规划、建设、运维),元数据都扮演着不同角色。例如,在规划阶段,它可以用来评估潜在风险;在运维阶段,则可以用来监测系统性能。
# 应用方法:
- 规划阶段:利用元数据分析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为后续决策提供依据。
- 建设阶段:通过元数据指导架构设计,确保系统结构合理且易于扩展。
- 运维阶段:借助元数据分析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数据湖 第3部分:数据资源管理系统》(TAI 126.3-2024)中关于元数据管理的新规定为企业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操作指南。通过合理地分类元数据、规范采集流程以及充分挖掘元数据的价值,企业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其数据资产,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