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南方丘陵地区果园面源污染防治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监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南方丘陵地区各类果园的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Orchards in Southern Hilly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047-2018《南方丘陵地区果园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指南》是江西省针对南方丘陵地区果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面源污染问题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基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内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区果园,包括柑橘、脐橙等经济作物种植园。其核心原则是以源头控制为主导,结合过程管理和末端治理,实现污染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特别强调了生态优先、循环利用的理念。
二、果园建设管理要求
在果园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特征,合理布局道路、灌溉系统及防护林带。规定新建果园坡度不得超过25°,并要求设置宽度不低于5米的梯壁草带或护埂植物群落,以防止水土流失。同时,提倡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减少地表径流带来的养分流失。
三、肥料施用管理
肥料使用是果园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标准明确指出,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科学配比氮磷钾比例,避免过量施肥。推荐使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并鼓励施用缓释肥、控失肥等新型肥料产品。对于有机肥的使用量,建议每亩不超过3吨,并且要与无害化处理后的农家肥相结合。此外,还提出了测土配方施肥的具体操作流程,包括取样检测、结果分析以及制定施肥方案等步骤。
四、农药使用规范
针对农药使用环节,标准提出了严格的限制措施。首先,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或限制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其次,在病虫害防治上,倡导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非化学手段作为首选策略。当确实需要使用化学农药时,则必须严格按照标签说明进行操作,不得随意增减剂量或改变施药方法。并且要求建立完整的用药记录档案,包括品种名称、用量、时间等内容。
五、废弃物处理处置
对于果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如枝条、落叶、残果等,标准给出了详细的处理建议。可以采取粉碎还田、堆沤发酵等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而对于废弃农膜,则需集中回收统一处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另外,对于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提倡选用可降解材料替代传统塑料制品。
六、监测评估体系构建
为了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标准还建立了相应的监测评估机制。要求定期对果园周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特别是地表水体中的总氮、总磷浓度变化情况。一旦发现超标现象,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整改措施。同时,还鼓励通过遥感影像、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开展长期跟踪调查工作。
总之,《南方丘陵地区果园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指南》为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有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