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兔产地检疫的检疫对象、检疫合格标准、检疫程序、检疫结果处理及检疫记录。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行政区域内兔的产地检疫。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Origin Quarantine of Rabbi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659-2018《兔产地检疫技术规范》是由青海省发布的关于兔类动物在产地检疫过程中应遵循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检疫对象与范围
标准明确规定了适用的兔品种以及需要检疫的疾病种类。对于家兔而言,主要关注的是兔瘟、球虫病等常见传染病。这意味着在进行产地检疫时,不仅要检查兔是否患有这些疾病,还要确保其健康状况适合运输和销售。
检疫条件
1. 群体健康状况:要求群体中无异常死亡现象,且个体间没有明显的相互传染症状。
2. 个体健康状况:被检兔需精神状态良好,食欲正常,体表无明显损伤或寄生虫感染迹象。
检疫方法
1. 临床检查:
- 观察兔的行为表现,如活动力、反应灵敏度等。
- 检查鼻腔、口腔、眼睛是否有分泌物异常。
- 腹部触诊以评估内脏器官的状态。
2. 实验室检测:
- 使用血清学试验检测特定抗体水平来判断是否存在兔瘟病毒感染。
- 对粪便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球虫卵囊。
检疫结果处理
- 如果发现任何阳性病例,则按照规定程序隔离治疗,并重新安排检疫时间。
- 对于合格兔群开具检疫证明,允许其流通。
注意事项
执行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各项操作规程;同时,在整个检疫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交叉污染。
以上内容基于DB63T 1659-2018标准中的关键点进行了阐述,旨在为从事兔类养殖及交易的相关人员提供实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