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医疗机构物体表面洁净度ATP生物荧光检测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采样方法、检测步骤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物体表面洁净度的快速检测与评价。
Title:Hygiene Standard for ATP Bioluminescence Detection of Surface Cleanliness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422-2018《医疗机构物体表面洁净度ATP生物荧光检测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医疗机构物体表面洁净度检测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主要利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技术,快速评估医疗机构环境的清洁程度,从而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对标准进行深入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包括但不限于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场所内物体表面洁净度的ATP生物荧光检测。这表明无论规模大小,只要涉及医疗服务的机构都需遵循此规范进行定期检测,以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性。
检测原理与方法
标准指出,ATP生物荧光检测是基于发光细菌在有氧条件下分解细胞内ATP产生荧光强度来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具体操作时,应使用经过校准的手持式ATP检测仪采集样本,并按照仪器说明书正确设置参数。每次检测前,需用无菌生理盐水湿润测试棉签,然后均匀擦拭被测物体表面,再将棉签插入检测仪中读取数值。
样品采集要求
样品采集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如手术室、ICU病房、普通病房等高风险区域。对于不同类型的表面材质(如不锈钢、塑料、玻璃等),可能需要调整采样方式。此外,为了保证数据准确性,同一地点至少重复采样三次,并记录每次的结果。
数据分析与结果评价
检测完成后,需将所得相对发光单位(RLU)转换为细菌浓度估算值。通常情况下,RLU值越高表示污染越严重。标准建议设立参考限值,例如当RLU超过设定阈值时,则认为该区域存在潜在污染风险,需立即采取清洁措施。同时,还应对长期监测数据进行趋势分析,以便发现规律性问题并及时改进管理策略。
注意事项
在执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外界因素干扰检测结果,比如强光源或化学物质残留等。另外,在更换试剂盒或设备之前务必完成必要的校准程序,确保测量精度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最后,所有相关记录应当妥善保存至少两年以上,便于追溯核查。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医疗机构物体表面洁净度ATP生物荧光检测规范》不仅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检测流程,也为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各医疗机构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就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