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冬水稻田土壤改良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冬水稻种植区域的土壤改良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inter Paddy Field Soil Improv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2498-2018《冬水稻田土壤改良技术规程》是四川省针对冬闲稻田土壤改良制定的地方标准。该标准从土壤改良的目标、方法、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土壤改良目标上,标准提出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具体而言,要求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2.0%以上,pH值控制在6.0-7.5之间,有效磷含量不低于15mg/kg,速效钾含量不低于100mg/kg。这些指标为土壤改良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在改良方法上,标准强调了深耕深翻与培肥相结合的方式。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深耕,深度达到25cm以上,并结合施用有机肥,每公顷施用量不少于30吨。同时提倡种植绿肥作物,如紫云英、箭舌豌豆等,在冬季覆盖稻田,既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又能抑制杂草生长。
对于水分管理,标准提出了\"浅水促根、干湿交替\"的原则。即在水稻移栽后初期保持浅水层,促进根系发育;进入分蘖期后实行干湿交替灌溉,既保证水分供应又防止土壤板结。特别是在冬季闲置期间,应适当抬高田面水位,形成保护性水层,减少土壤养分流失。
此外,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土壤健康监测的重要性。要求每3年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包括重金属含量、盐分状况等,确保改良效果持续稳定。对于出现障碍因子的地块,应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如酸化土壤可增施石灰调节pH值,盐渍化土壤则需加强排灌系统建设。
总之,《冬水稻田土壤改良技术规程》为四川地区冬闲稻田的土壤改良提供了系统的指导方案,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实施,可以显著提升稻田土壤的质量,为水稻生产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