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华蜜蜂人工育王的术语和定义、场地选择、种群准备、育王技术、管理措施及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中华蜜蜂人工育王的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rtificial Queen Rearing of Apis ceran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中华蜜蜂又称中蜂,是我国本土的优良蜂种。为规范中蜂人工育王技术,四川省发布了地方标准DB51/T 2487-2018《中华蜜蜂人工育王技术规范》。以下对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育王群准备
标准要求育王群应选择健康、强盛的中蜂群,蜂数应在1.5万只以上。蜂群需具备良好的繁殖能力,无病害和敌害侵扰。在育王前7-10天要进行强群合并或补充蜂数,确保育王群有足够的工蜂哺育王台。
二、王台基制作与安置
王台基是育王成功的关键工具。标准规定王台基应选用优质塑料或蜡质材料制成,形状呈锥形,底部直径约6毫米。每个育王框上可安装30-40个王台基,间距为2.5厘米。王台基应垂直悬挂在巢脾中央,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环境。
三、移虫与管理
标准指出,最佳移虫时间为傍晚时分。移入的幼虫年龄应在24小时以内,体长不超过1.5毫米。移虫后要将育王框放回原群中,让工蜂哺育12小时后再取出,转入专门的育王群中。在此期间要保持育王群安静,避免外界干扰。
四、王台封盖与分蜂
当王台封盖后第8-10天,要检查王台发育情况。标准要求每个育王框保留10-15个质量优良的王台即可,其余应全部去除。同时要注意观察蜂群状态,防止因分蜂而导致育王失败。
五、新王交配与评估
新王出房后需留养观察7-10天,确认其产卵能力和蜂群接受度。标准建议采用双王同箱法进行交配测试,通过观察蜂群行为和产卵情况来评估新王质量。合格的新王应具备产卵力强、抗逆性好等特性。
六、注意事项
育王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卫生防疫,定期检查并清理蜂箱。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残留污染。同时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适时调整育王计划。
该标准为中蜂人工育王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南,对于提高中蜂良种繁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严格执行这些技术要点,可以有效提升育王成功率和蜂群生产性能。